彰显创新与合作,一个让中国非遗技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故事
本篇文章2100字,读完约5分钟
10月16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中国缘》栏目播出纪录片《克里斯和他的中国伙伴》。这部由浙江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和杭州市余杭区委宣传部联合拍摄的节目,讲述德国设计师克里斯和杭州余杭非遗传承人合作,通过对余杭非遗纸伞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设计出充满时尚和创意的“飘”纸椅、“蝶”纸椅,让中国非遗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故事。
立足传承与创新,讲述洋设计师,与一项中国非遗技艺的故事
2010年,来自德国的设计师克里斯和同伴张雷夫妇在杭州组成工作室,从油纸伞开始,研究相关中国文化及传统材料和手工艺的未来。
2011年,他们拜访了余杭纸伞非遗传承人刘有泉,学习纸伞制作的70多道工艺——余杭纸伞的“湿糊”工艺(是用胶水将整张皮纸湿透后一层一层地糊在伞骨之上的一道工艺)。克里斯对上伞面时的“湿糊”工艺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究,他大胆提出运用湿糊工艺创作新的产品。
2012年,一把名为“飘”的纸椅出现在米兰设计周,给国际设计界带来了一股清晰时尚的中国风,一举获得米兰家具展设计师卫星展全场最高奖。“飘纸椅”之所以赢得国际设计界的高度肯定,不仅在于其独特的中国风,更在于中国材料的创新和工艺。这把“纸椅”所使用的中国皮纸,以桑皮、山桠皮等韧皮纤维为原料,薄而多孔,是余杭油纸伞面的主要材料。奇妙的“中国油纸”竟能遮风挡雨,激发了克里斯的灵感和创意。他大胆尝试,用“油纸伞”原料做成美观而坚固的“纸椅”,成为国际设计界的新时尚,中国传统手工艺丰富的库藏也开始成为克里斯和他的中国朋友们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用中国传统窗户的冰裂纹原理以及榫卯结构,设计了可以无限衍生的书架,传承中国材料的古老工艺,创作了丝系列、竹系列、土系列、金属系列等在国际上广受欢迎的产品。
真实记录,生动再现余杭纸伞,连接世界的过程
《克里斯和他的中国伙伴》采用纪实影像,呈现了余杭纸伞在克里斯等设计师介入后的发展轨迹,展示了余杭纸伞连接世界与未来的创新之路。
有关油纸伞最著名的故事是《白蛇传》。许仙与白娘子在西湖断桥以一把油纸伞为媒,结下了千古奇缘,成为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爱情传奇。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钢制骨架晴雨两用伞的出现,余杭油纸伞技艺濒临失传。直至2006年,非遗传承人刘有泉的出现,油纸伞制作工艺才得以恢复。2007年余杭纸伞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困扰余杭油纸伞发展的是传承人普遍高龄的问题,此前制作余杭纸伞制的手艺人年龄都在60岁以上。“飘”纸椅在米兰设计周获大奖的消息传回国内,让余杭纸伞非遗传承人刘有泉的孙子刘伟学深感震撼。2014年,刘伟学大学毕业后从爷爷刘有泉手里接过了传承余杭油纸伞的重任。克里斯等人跟爷爷刘有泉这一代师傅的合作,改变了刘伟学对余杭油纸伞的印象,而与刘伟学的合作则改变了余杭纸伞的产业链发展。
2015年,克里斯等与刘伟学联合制作了一把大纸伞,作为装置艺术远渡重洋,参加了巴黎MO展览、米兰设计周展览以及雅典博物馆展览。2022年,余杭油纸伞在故宫文渊阁惊艳亮相,古老的非遗技艺在年轻的刘伟学手中再次建立了与现代生活的链接,形成了一个传承支持产业,产业促进就业,就业助力传承的非遗产业闭环。
发展非遗产业,让古老非遗,技艺连接乡村的现在与未来
《克里斯和他的中国伙伴》还记述了克里斯等“洋村民”让乡村实现与未来融合的过程。
对余杭油纸伞工艺的大胆创新让克里斯看到了中国非遗的魅力和潜力,“传统的未来”成为他们的设计理念。克里斯的出现也让余杭纸伞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从上游重塑了消费者对非遗的自信,从下游激活了非遗在产业发展中的活力。
这些年,克里斯走遍全中国,学习各地的非遗技艺,收集相关的传统材料,并将它们的工艺进行解构与分析。2015年6月12日,克里斯和张雷夫妇对青山村里废弃的礼堂进行改造,成为“融设计图书馆”,展示他们收集而来的上千种中国非遗手工艺材料,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三年前,克里斯把妻子、女儿、儿子接到中国,把家安在青山村,成为青山村的“洋村民”。如今,克里斯一家在这个江南小村庄过着幸福的生活。他们在居住的地方设计了自然水灌溉系统,用塑料瓶搭建暖房种植蔬菜,还将亲手种植的蔬菜瓜果送给邻居分享。克里斯的妻子妮可非常喜欢青山村,只要村里有事,妮可的身影就会出现。妮可已经成为参与青山村公共事务管理的活跃分子。她还在青山村发起了旧衣改造、垃圾桶美化、自然堆肥等一系列环保行动,与当地村民相处良好。
非遗的保护与再创造最大的难点在于,其扎根生存的乡土文化土壤正在消失。而余杭青山村的这群“洋村民”,致力于将传统非遗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为中国非遗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克里斯等一批国外设计师的到来,让余杭区青山村的非遗与创意产业建立了联系,让非遗活了起来,成为余杭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特色产业。
《克里斯和他的中国伙伴》从德国设计师在余杭青山村的实际工作生活出发,展示了中国非遗技艺与产品的魅力,表现了中国这十年的发展变化,畅享并规划了美好乡村的未来。正如克里斯所说,“在过去的十年,人们变得更加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如今我们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地方作为我们的图书馆、工坊、工作室和我们的家。”
本文标题:彰显创新与合作,一个让中国非遗技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故事
地址:http://www.wenyaojiaoyu.com//finance/20221020/2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