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深圳:生物多样性,体现在生活每一处细节,需要全世界共同投入
本篇文章3327字,读完约8分钟
12月2日,由中共深圳市委网信办指导,凤凰网主办的“聚光深圳”国际交流会客厅第三场论坛——《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路径》在线上播出。该活动旨在打造兼具思想性、开放性和影响力的国际化线上交流平台,通过聚焦深圳在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交流国际经验,助力提升深圳的国际影响力。
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无论在世界层面还是国家层面,“生物多样性”都是首屈一指的重要议题。如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尤其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式有哪些?生物多样性实现科学保护和修复的路径及智慧解决方案有哪些?城市化发展进程给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聚光深圳·论坛三以“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路径”为主题,邀请了深圳国家基因库生物信息数据库副主管,地球生物基因组计划(EBP) IT/informatics子委员会主席魏晓锋,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资深专家顾问、红树林基金会高级顾问杨松颖,世界经济论坛-城市自然解决方案负责人Cristina Gomez Garcia-Reyes,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EAAFP)秘书处项目官员Hyeseon Do等嘉宾共同探讨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路径。论坛由凤凰卫视知名主持人王莹主持。
建设|魏晓锋:生物多样性 体现在城市生活每一处细节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体现在生活生产的每一处细节之中。”魏晓锋表示,城市的规划决策、采购和废弃物管理实践,居民和企业的消费与生产活动,都间接影响着周围地区的生态系统。深圳这座城市人口密度集中,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他列举生物多样性为城市所带来的诸多好处,例如过滤和封存大气中的污染物,提升空气质量,保持植被覆盖和沿坡植树造林,稳定土壤,减缓山体滑坡等。
魏晓锋表示,当前正处于一个物种灭绝速度快于新物种被发现速度的时代。研究者面对生物多样性发生急剧变化的现状,提出了包括万种鸟类基因组计划、5,000 种昆虫基因组计划 (i5K)、万种脊椎动物基因组计划项目、1000种真菌基因组计划,以及最新的地球生物基因组计划 (EBP)等一系列需要优先推进组学技术的计划。论坛上,魏晓锋分享了深圳国家基因库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创新经验,作为服务于国家战略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圳国家基因库支撑11个EBP的项目,在物种资源和基因组数据信息保存上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万种鱼基因组项目、万种植物基因组计划、万种药用植物项目等。同时,国家基因库生命大数据平台(CNGBdb)基于国家基因库支撑的重大科研项目及现有资源,建立了多个实用科学数据库,提供优质数据及专用分析工具,供科研人员挖掘和使用。
在深圳生态系统建设方面,魏晓锋认为,城市绿地建设应考虑植物适应环境变化、以及未来极端环境下的碳汇能力。深圳山、海、林、湖、草要素齐全,保有丰富且典型的区域生物多样性,大力发展蓝色碳汇(一种利用海洋生物及海洋活动吸收清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深海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对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此,他提出建议,一是建立蓝碳基础数据库。在研发蓝碳储量调查、监测与评估和蓝碳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系列标准的基础上,建立蓝碳调查评估和监测方法。二是构建蓝色碳汇标准体系,争取掌握国际蓝色碳汇标准制定的主导权。
期待|杨松颖:重视民间力量 构建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杨松颖表示,深圳几十年来对生态保护工作进行大量积极探索。1979年,深圳生态区覆盖率不足10%,人与自然关系失调严重,1994年、1995年深圳颁布《城市绿化条例和城市园林条例》,加强城市绿化和园林工作,绿地面积得到进一步增加。2005年率先划定生态控制线,生态地达到陆地面积的56%,对于保障城市基本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延续性发挥重要作用。截止到2021年,深圳已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
杨松颖提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要重视民间力量。他以中华白海豚保护为案例,谈到在中华白海豚受到栖息地减少和退化等影响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的困境下,不同的科研院所、民间团体共同收集并分析科学数据,为中华白海豚保护带来了积极的效果。“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作为民间组织,我们以城市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海洋两大主题开展系列课程、讲师培养以及公众环境教育活动,让民众更了解自然环境,深度参与到生态保护工作当中来。”
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正式通过关于“国际红树林中心”决议草案,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将正式落户深圳。杨松颖表示,国际红树林中心能够落户深圳,标志着深圳成为了国际多边环境机制的全球枢纽之一,且将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前,深圳已建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GEP核算体系,杨松颖相信,结合坚实的科研力量、创新精神和金融中心优势,深圳能够形成生态保护投融资机制新模式,确保湿地保护工作资金的可持续性,为其他国际化大城市提供借鉴意义,成为湿地保护平衡发展典范。
杨松颖还谈到,小微湿地保护对生物多样性、增加碳汇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保护小微湿地和城市绿地,需要制定更全面的城市生物多样性策略和行动计划,形成具体实施的细则来推动形成多方参与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体系,如加强调查和科学研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把城市生物多样性纳入到国土空间规划、探索绿色金融等。
合作|Cristina Gomez Garcia-Reyes: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世界共同投入
Cristina Gomez Garcia-Reyes表示,作为地球生物的一部分,人类应该明白保护地球和自然的价值,生态系统为人类生活作出巨大贡献,各个领域的人们应互相合作,共同打造可持续发展未来。Cristina Gomez Garcia-Reyes分享了世界经济论坛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2030倡议的经验,她提到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市为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出台的部分措施,例如促进市民使用公共用地进行体育锻炼、在建筑空间引入绿地、通过网络论坛使人们学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等。她表示,政府应该通过政策来鼓励私营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让他们的付出得到回报,同时,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要有透明可持续的监察体系,找到量化方法,让人们知道如何去保护生物多样性。
Cristina Gomez Garcia-Reyes强调,要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相关研究,进行人才储备,她相信哥伦比亚和深圳未来将有更紧密的合作,深圳也将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交流|Hyeseon Do:关注湿地保护 合作共赢未来
谈及气候变化给候鸟迁徙带来的挑战,Hyeseon Do表示气候危机使候鸟迁徙和繁殖时间发生变化,如暖冬引发早期迁徙,干旱、台风、地震等不可预测的极端天气,对候鸟迁徙和繁殖也带来巨大影响。她以韩国仁川市因湿地干涸导致候鸟栖息地减少案例来强调湿地对控制洪水、调节气候、防止海岸线侵蚀、净化水源、给生物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的重要性。此外,她还列举新加坡双溪布洛湿地在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同时,进一步构建市民娱乐中心,伦敦湿地中心设立基金会对湿地进行保护等一系列优秀案例,并表示保护城市湿地能为城市带来文化效益。
Hyeseon Do介绍,东亚-澳大利亚的飞行路线上有210多种候鸟,深圳红树林湿地既是候鸟重要栖息地,也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的中转站,对候鸟的迁徙和繁殖十分重要,希望深圳通过加强国际组织合作更好地保护迁徙鸟类。同时Hyeseon Do强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上已经纳入针对城市自然的解决方案,并且提出目标:减缓碳损失、扭转森林覆盖率、确保30%的陆地和海洋区域得到有效和公平的管理。她认为,各缔约方需要通过不同的倡议和方式去参与、讨论和合作,不仅仅在国际层面,也要考虑地区层面、社区层面、城市层面,综合各方努力制定标准、实现目标。
【出品】凤凰网广东新闻中心
【采写】鲁媛媛 陈沁舒 林子豪 林寒旸
【审核】程安逸 雷燕
本文标题:聚光深圳:生物多样性,体现在生活每一处细节,需要全世界共同投入
地址:http://www.wenyaojiaoyu.com//kj/20221208/2801.html